1907年
|
•5.21臺灣總督府府報第二千百九十四號、告示第79號指定臺南大目降礁坑子、廣儲東大坑尾之未查定山林原野地494.76甲為水源涵養林,以涵養虎頭埤之水源。
•本水源涵養保安林係1920年「臺南演習林」創立範圍之依據。
|
1919年
|
•4.1臺灣總督府飭令創立「臺灣總督府農林專門學校」設預科及農業科、林業科;創校首任校長-阿部文夫。
|
1920年
|
•3.16總督府營林局將臺中東勢郡東勢庄造林預定地約303公頃撥交農林專門學校使用,當時被稱為「臺中演習林」,即今之「東勢林場」。
•6.2臺灣總督府核撥臺南廳大目降里礁坑仔庄及廣儲東里庄山林地340多甲,作為「臺南演習林」用地,現今「新化林場」。
•10.1大目降改為新化街,梁道任街長(4任、1920~1936);虎頭山埤亦改成「虎頭埤」。
|
1921年
|
•新化林場第一次人工造林,種植臺灣相思樹19.7853甲。
•演習林創立初期之經營重點主要著重在林地、地界調查;因演習林土地與眾多私有地相鄰,地形復雜,常有居民燒墾引起火災或盗墾、盜伐竹木任意使用的現象。
|
1922年
|
•4.1「臺灣總督府農林專門學校」更名為「臺灣總督府高等農林學校1922.4〜1927.5」。
|
1925年
|
•臺灣總督府高等農林學校大島金太郎校長將演習林正式命名為「臺南演習林」。
|
1927年
|
•5.12「臺灣總督府高等農林學校」更名為「臺灣總督府臺北高等農林學校1927.5~1928.3」。
|
1928年
|
•4.1「臺灣總督府臺北高等農林學校」更名為「臺北帝國大學附屬農林專門部1928.4~1943.3」。
|
1929年
|
•第一次引進印度黃檀造林試驗,種植面積1甲。
|
1930年
|
•第一次引進鐵刀木(0.85甲)、柚木(0.55甲)進行造林試驗。
|
1934年
|
•臺南演習林最初未設置專任演習林看守,本年起才設置専任的演習林看守,首任為池田思無邪。
•逐步清查土地界限及鄰近地界之鑑定,並防止盗伐、盗墾等行為發生。
|
1935年
|
•3.23新建臺南演習林事務所及職員宿舍,構造為木造平家臺灣瓦形式,面積21.25坪、建造費用1595円。
|
1937年
|
•臺北帝國大學附屬農林專門部 演習林概要(昭和12年)出版。
•第一次引進栓皮櫟(0.57甲)栽植試驗。
|
1938年
|
•首次引進黑栲(5.08甲)栽植試驗。
•總督府營林所撥付臺北市南方20公里遠、經新店街往烏來溫泉途中的官有林地,作為臺北帝大附屬農林專門部的「臺北演習林」,面積119公頃,即現今之文山林場。
|
1939年
|
•臺北帝國大學附屬農林專門部 演習林概要(昭和14年)二版。
|
1943年
|
•至二戰結束,臺南演習林內因缺乏學生實習設備,因此未安排學生前往進行實習。
•4.1「臺北帝大附屬農林專門部」脫離臺北帝國大學,移遷校址到臺中市的頂橋子頭,改為「臺灣總督府臺中高等農林學校1943.4~1944.3」
|
1944年
|
•4月「臺灣總督府臺中高等農林學校」與日本全國其他高農同樣,校名改為「臺灣總督府臺中農林專門學校1944.4~1945.11.1」。
|
1945年
|
•戰後,中華民國時期,陳連進任臺南演習林首任管理員。
•12.1二戰結束,中華民國政府接收臺灣,「臺灣總督府臺中農林專門學校」改為「臺灣省立臺中農業專科學校1945.12.1~1946.8.31」,首任校長周進三。
|
1946年
|
•「臺灣省立臺中農業專科學校」改制升格為「臺灣省立農學院1946.9.1~1961.6.30」。
|
1949年
|
•臺南演習林放租耕地供大坑、礁坑在地居民(包括西拉雅族人)耕作,並約定依承租地面積,每年繳交定額稻穀作為租金。
•8.1第三模範林場(原北海道帝大農學部附屬臺灣演習林)移交省立農學院,此演習林改名為「能高林場」。
•農學院成立「演習林管理處」,除第三模範林場外,並接管臺北、臺中、臺南等三個演習林。
|
1950年
|
•5.1辦理第1林班桂竹造林、面積5公頃,本案以引火燒墾方式整地,施作前需向臺南縣警察局新化分局申請核准。
•8.1奉臺灣省教育廳叁玖午文教二字第23581代電令,「演習林管理處」改稱「實驗林管理處」,各演習林改稱「實驗林場」,臺北演習林改稱「文山林場」、臺中演習林改稱「東勢林場」、臺南演習林改稱為「新化林場」、第三模範林場改稱「能高林場」。
|
1951年
|
•新化林場新建檜木學生宿舍,是林場第二棟建物,為戰後興建之第一棟宿舍。
•為籌措經費,開始於第1林班種植文旦、白柚、鳳梨等果樹,以增加收益。
•3.3敦親睦鄰,撥助那拔國民學校興建分校所需胭脂樹(柚木9株)。
•8.29敦親睦鄰撥助竹材予五四五四部隊使用。
|
1952年
|
•新化林場森林營造,進行相思樹,柚木造林,相思樹面積最多約50公頃。
|
1954年
|
•3.20為籌措經費,辦理林班內野生班芝棉、竹筍、蓮霧果標售,當年度標售價為班芝棉每台斤5元,竹筍每公斤1元1角3分,蓮霧每公斤1元3角5分。
•10.5臺灣省政府肆叁人丙字第52220號令核准「臺灣省立農學院實驗林管理處組織」更名為「臺灣省立農學院實驗林管理處」,以後隨學校之改制與改隸「實驗林管理處」之冠稱亦改之
。
|
1958年
|
•第1林班(學生實習館後方)進行大葉桃花心木栽植試驗,面積0.72公頃,數量2400株,本栽植試驗由森林系造林研究室主辦(學生實習館後方桃花心木王推測為1958年栽植)。
|
1961年
|
•7.1「臺灣省立農學院」與設在臺北的「臺灣省立法學院」合併為「臺灣省立中興大學,1961.7.1~1971.6.30」。
|
1963年
|
•森林學系劉業經教授兼任林管處處長時,為籌措經營財源進行林相整理,於第1、2林班種植龍眼、芒果等熱帶果樹,並進行龍眼樹嫁接品種改良,每年標售為林場帶來可觀之收入。
•為因應乾旱於無林木處栽植相思樹,虎源溪河岸、山坑溝谷種植刺竹涵養水源。
|
1964年
|
•新化林場進行林相改良並引進咖啡、介壽果(腰果)、荔枝、文旦、蕃石榴、人心果、山刺番荔枝等熱帶果樹試驗研究。
|
1966年
|
•11.19湯惠蓀校長前往能高實驗林場視察,因心臟病發去世。
|
1967年
|
•能高實驗林場改名為「惠蓀林場」。
|
1968年
|
•中央氣象局於林場設立農業氣象站(國六二字第225號)。
位置:東經120度20分23秒、北緯23度2分,海拔高度90公尺。
|
1971年
|
•7.1省立中興大學改制為「國立中興大學,1971.7.1~現今」。
|
1975年
|
•林子玉教授擔任林管處處長時進行新化林場全面造林,面積達200公頃,其中以大葉桃花心木面積最大,造就現今之桃花心木森林。
|
1976年
|
•農牧局與農發會補助,執行「山坡地示範經營」計畫,進行山坡地熱帶果樹栽植試驗,計有檬果園2.96公頃、荔枝園2.40公頃、葡萄柚園2.38公頃及龍眼林20公頃。
|
1978年
|
•新化林場因應成立「熱帶果樹研究中心」之需,興建二層樓鋼筋混凝土建物,空間規劃有研究室、辦公室及會議室,為林場第四代辦公室建物。
|
1979年
|
•國立中興大學園藝學系於林場內第1林班設置熱帶果樹研究中心,進行熱帶果樹栽植試驗,園藝學系學生每年寒暑假皆有安排學生至林場實習。
|
1983年
|
•移撥轄管第7林班三筆土地、計3.8399公頃給臺南縣政府教育局作為大坑國小校地。
|
1992年
|
•新化林場因應農學相關系所學生實習空間不足及設備老舊,新建二層樓「學生實習館」,包括27間房間、1間綜合教室、1間廚房及1間餐廳等現代化實習設備,提供學生優質實習場域,為林場第五代辦公室建物。
|
1996年
|
•臺南縣觀光協會及中華日報共同舉辦「新南瀛勝景」八景十勝選拔活動,新化林場獲得十勝之首,聲名遠播成為熱門的登山遊憩場域,並有「臺南後花園」美譽。
|
2002年
|
•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經費補助規劃建設「新化植物園」,進行各項公共設施建設。
|
2006年
|
•2006~2016,以「新化國家植物園」之名稱,OT委外經營二期,共10年。
|
2010年
|
•新化林場辦理土地重測,經臺南縣政府邀集地政、公所民政單位、當地里長及新化林場研商,將礁坑子段、大坑尾段地號整併,重新命名新段名為「中興段」。
|
2012年
|
•新建新化林場二層樓行政辦公室,為林場第六代建物。
|
2017年
|
•新化國家植物園OT委外經營結束,國立中興大學實驗林管理處收回,校務基金管理委員會自營。整修學生實習館、步道、景觀木構平臺、步道指示牌系統並以收費管理方式營運,提供示範教學、試驗實習,民眾登山健行休憩場域。
•設計新化林場「形象標誌」,採用大門廣場桃花心木和收費站建物為意象。
•11.14中興大學校務基金管理委員會,提撥18,805,550元進行學生實習館整修工程。
|
2018年
|
•10.11申辦「新化林場營業登記證,統一編號47883876」。
•創設學生實習館森林商店、咖啡廳、餐廳,正式對外營業。
|
2019年
|
•國立中興大學建校100週年。
|
2020年
|
•國立中興大學新化林場創立100週年。
•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臺南分局協助大目降埤清淤壩堤整修、虎源溪生態邊坡整治及友善里山環境場域改善(步道系統),作為中興大學農資學院相關學系師、生實習研究及示範教學場域。
|
說明:表中之「6.2」表示:6月2日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