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新化林場
  • 新化林場
  • 新化林場

植物

  • No:1 筆筒樹
    學名:Cyathea lepifera (J. Sm. ex Hook.) Copel.
    別稱:蛇木
    科名:桫欏科(Cyatheaceae)
    特徵:陽性喬木,莖單一不分叉,葉叢生莖頂。三回羽狀複葉,葉柄綠色,具金黃色鱗片,老葉脫落不成樹裙;游離脈具一次分叉。孢子囊球形,無孢膜。
    分布:分布大陸華南、琉球、日本、菲律賓及臺灣,常見於全島低海拔向陽潮濕地。
    說明:筆筒樹為優良庭園景觀樹種,其莖幹下半部之氣生根密集,可作為栽培蘭花之基質,如蛇木板、蛇木屑等。
  • No:15 相思樹
    學名:Acacia confusa Merr.
    別稱:相思仔、洋桂花
    科名:含羞草科(Mimosaceae)
    特徵:高大喬木。葉為葉狀葉柄之假葉,假葉狹長,略鐮狀彎曲,兩端漸尖,縱脈五條。花序頭狀,呈金黃色。
    分布:原產臺灣恆春半島,常見低海拔丘陵地。
    說明:相思樹是良好的薪炭材,樹皮含多量單寧。本種是良好的水土保持與綠化樹種,亦是臺灣重要的造林樹種之一。
  • No:18 雞母珠
    學名:Abrus precatorius L.
    別稱:雞母真珠、紅珠木、相思子
    科名:蝶形花科(Fabaceae)
    特徵:攀緣灌木。偶數羽狀複葉。總狀花序,花小,淡紫色。莢果橢圓形,種子鮮紅色,一端黑色。
    分布:分布於中南部海拔0~800m之山麓及原野路旁灌木叢中。
    說明:種子小巧艷麗,可供觀賞、裝飾。本種在園藝植栽上具有觀賞及綠廊的作用。
  • No:019 血藤
    學名:Mucuna macrocarpa Wall.
    別稱:長莢油麻藤、大果油麻藤
    科名:蝶形花科(Fabaceae)
    特徵:木質藤本,小枝有鏽褐色絨毛。三出複葉,頂小葉長橢圓形,突尖。總狀花序長梗懸垂,花冠深紫色。莢果扁平,密被短柔毛。
    分布:分布中國大陸、臺灣、馬來西亞、琉球及印度,生長於中低海拔地區。
    說明:可做為綠化綠廊用,具有常綠、覆蓋面積廣等優點,是優良綠廊爬藤植物。
  • No:025 波羅蜜
    學名:Artocarpus integrifolia Linn. f.
    別稱:天羅蜜
    科名:桑科(Moraceae)
    特徵:常綠喬木,枝幹受傷會分泌白色乳液。單葉互生,葉長卵形。花為頭狀花序。果為聚合果。
    分布:原產印度,臺灣引進栽植。
    說明:適宜高溫多濕地帶栽培,老葉全緣,嫩葉上常具缺刻或分叉,幼芽由一對托葉所包被,果肉除生食外,可製果汁、果醬、蜜餞、罐頭,未熟果可當菜蔬用。
  • No:028 薜荔
    學名:Ficus pumila L.
    別稱:木蓮、木壁蓮、文頭果、涼粉子
    科名:桑科(Moraceae)
    特徵:攀緣藤本,嫩枝有毛。單葉互生,葉卵形或橢圓形。花雌雄異株,隱頭花序。果為肉質瘦果,被包覆於花被內。
    分布:分布中國大陸華中、華南及臺灣,生長於全島平地及低海拔山麓。
    說明:榕果內之小瘦果可浸出膠質,凝結後與愛玉類似,亦可為夏季清涼飲品。本種亦常用於牆面綠美化之材料。
  • No:031 九重葛
    學名:Bougainvillea brasiliensis Raeush
    別稱:龜花、南美紫茉莉、葉子花、毛寶巾、刺仔花
    科名:紫茉莉科(Nyctaginaceae)
    特徵:蔓性喬木,莖上有刺。單葉互生,葉卵形。聚繖花序,花小不明顯,包覆於大而華麗之葉狀苞片。
    分布:原產巴西,全臺各地皆有栽培。
    說明:為蔓性喬木,葉柄基部有刺,多為栽培觀賞之用,葉狀苞多為紫紅色,因栽培品種甚多又有白及橘黃等不同顏色。
  • No:037 錫蘭橄欖
    學名:Elaeocarpus serratus L.
    別稱:鋸葉杜英
    科名:椴樹科(Tiliaceae)
    特徵:常綠大喬木。葉有長柄,兩端膨大,葉橢圓形,疏鋸齒緣。總狀花序,花瓣白,5數,先端細裂。核果卵形。
    分布:原產錫蘭、印度、斯里蘭卡;臺灣引進栽培,喜生長於低海拔溫暖多濕的環境,耐旱抗風。
    說明:錫蘭橄欖樹形優美,秋冬時,葉轉紅,頗具觀賞價值。果熟時可生食,味略酸澀。
  • No:041 茄苳
    學名:Bischofia javanica Blume
    別稱:重陽木、秋楓樹、加冬、紅桐
    科名:大戟科(Euphorbiaceae)
    特徵:大喬木。葉具長柄掌狀三出複葉,小葉卵形,邊緣具鋸齒。雌雄異株,花黃綠色。漿果球形,熟時褐色。
    分布:分布印度、馬來、菲律賓、熱帶歐洲、太平洋諸島及大陸華南,在臺灣產於全島平地山麓。
    說明:茄苳多生長於較陰濕之處,木材耐濕性強,供傢俱、建築及土木用材。其樹形優美,適合為行道樹或綠美化樹種。果熟,味甜可食;葉可烹調「茄苳雞」。
  • No:047 瓊崖海棠
    學名:Calophyllum inophyllum Linn.
    別稱:紅厚殼、胡桐、君子樹
    科名:金絲桃科(Clusiaceae)
    特徵:常綠中喬木。單葉對生,葉橢圓形,革質,羽狀側脈多而細密,新葉淺紅褐色。總狀圓錐花序,花白色,有長梗。
    分布:分布海南島、印度半島、東南亞、澳洲與太平洋諸島及臺灣產於恆春半島與蘭嶼。
    說明:為優良防風樹種,材質緻密堅重,木材可供建築、家具、農具和船艦,先民取其以製作杵具及木槌等工具。種子可榨油作「苦油」,供染料、潤滑油等。
  • No:049 穗花棋盤腳
    學名:Barringtonia racemosa (L.) Blume ex DC.
    別稱:水茄苳、玉蕊、細葉棋盤腳
    科名:棋盤腳科(Barringtoniaceae)
    特徵:常綠小喬木,葉光滑具波狀幾無柄。總狀花序懸垂於近枝端葉腋,花具四片乳白色花瓣,花絲長短不一。核果呈長橢圓形,先端有宿存萼,成串生長。
    分布:分布馬來西亞、澳洲、太平洋諸島,在臺灣產於東北部、南部及蘭嶼濱海之溪口。
    說明:果呈四稜狀,形似古代弈棋盤之腳,故名。花於夜晚綻放,大量花開時非常美觀,是極美麗的觀賞植物。
  • No:051 漢氏山葡萄
    學名:Ampelopsis brevipedunculata (Maxim.) Trautv. var. hancei (Planch.) Rehder
    別稱:山葡萄、冷飯藤、蛇葡萄、大本山葡萄
    科名:葡萄科(Vitaceae)
    特徵:落葉木質藤本,莖上具二叉狀卷鬚。葉常3~5裂,葉背淡綠色。花細小,黃綠色或淡綠色。漿果初呈白色,後轉為淡紫色至碧藍色,表面具斑點,有毒。
    分布:分布臺灣、中國大陸、韓國及日本,生長於全島平地及低海拔山地。
    說明:民間採根煎汁用以治眼疾,其果實榨汁,可洗瘡毒。本種亦可栽培供觀賞,尤以種成蔭棚最佳。
  • No:054 楓港柿
    學名:Diospyros vaccinioides Lindl.
    別稱:紅紫檀、紫檀
    科名:柿樹科(Ebenaceae)
    特徵:灌木或小喬木,小枝、葉柄、花序均被有短毛。葉橢圓形,長1~2cm。果卵形,平滑,熟時色黑。
    分布:產華南及臺灣恆春半島楓港溪海拔200m左右地區。
    說明:楓港柿的葉形小巧精緻,可作庭園觀賞樹種及盆栽,亦可作為綠籬之用。楓港柿常被稱為紅紫檀及紫檀,其因木材堅硬且質地良好之故。
  • No:055 毛柿
    學名:Diospyros discolor Willd
    別稱:臺灣黑檀
    科名:柿樹科(Ebenaceae)
    特徵:常綠喬木,除葉片上表面外,全株密被黃褐色毛。葉互生,革質。花雌雄異株,黃白色;萼深4裂,花冠壼形,4裂。漿果呈球形,熟時橙紅或暗紫紅色。
    分布:分布臺灣、菲律賓,臺灣僅產於恆春半島、蘭嶼、綠島。
    說明:毛柿的心材漆黑,是黑檀木之一種,材質堅重,為名貴木料;果實密生褐毛,熟時可食;植株亦供綠美化,因抗風力強,可供海濱防風樹種。
  • No:056 人心果
    學名:Achras zapota L.
    別稱:吳鳳柿、沙漠吉拉、查某李仔
    科名:山欖科(Sapotaceae)
    特徵:常綠喬木,具乳白色汁液,小枝具明顯葉痕,幼枝先端及幼芽被繡色絨毛。葉互生,密聚於枝頂。花密被黃褐色絨毛;花冠白色。漿果紡錘形至球形,褐色。
    分布:原產熱帶美洲,臺灣引進栽培。
    說明:果追熟軟化後可食,甚甜,樹皮含豐富乳白樹膠,是製造口香糖之原料;木材堅硬耐朽性強,可供建材,為熱帶珍果之一。
  • No:057 月橘
    學名:Murraya paniculata (L.) Jack.
    別稱:七里香、十里香、千里香、石柃、四時橘
    科名:芸香科(Rutaceae)
    特徵:常綠灌木或小喬木,全株平滑無毛。葉互生,奇數羽狀複葉,全緣,表面有光澤。繖房花序頂生或腋出,花白色而有濃郁芳香。漿果球形,成熟後深紅色。
    分布:分布印度、馬來、菲律賓、琉球及臺灣,生長於平地山麓,。
    說明:生長緩慢,枝葉耐修剪,適作庭園樹、綠籬、盆栽之用,因園藝價值高,深受盜伐為害。花具芳香,果實熟時可食,亦為誘鳥食餌。
  • No:058 大葉山欖
    學名:Palaquium formosanum Hayata
    別稱:馬古公、台灣膠木
    科名:山欖科(Sapotaceae)
    特徵:大喬木。葉枝端叢生,革質,長橢圓形,長10~15cm,先端圓或稍凹,基部銳形,有托葉。花冠6裂,裂片披針形。果橢圓形,長3.5cm,有宿存花柱。
    分布:分布菲律賓、臺灣北部、恆春半島之海岸及蘭嶼。
    說明:因其耐旱、耐鹽、抗風等特性,為優良的綠化、海岸造林樹種,亦可做景觀之用。果實可食,蘭嶼當地人稱為「蘭嶼芒果」,其美味程度可想而知。
  • No:059 楊桃
    學名:Averrhoa carambola L.
    別稱:洋桃、五斂子、五稜子、羊桃
    科名:羊桃科(Averrhoaceae)
    特徵:常綠喬木。奇數羽狀複葉,互生,小葉對生,全緣。花數朵至多朵組成聚繖花序或圓錐花序,紫紅色。漿果肉質,橢圓形,具五縱稜。
    分布:原產南亞,包括印度東部到馬來亞一帶,臺灣引進栽培
    說明:是營養豐富的水果,對聲音沙啞、喉痛等症,具有緩和之效。常生食亦有生津止渴、順氣潤肺、去風熱、利尿等功用。
  • No:060 苦楝
    學名:Melia azedarach L.
    別稱:苦苓、楝樹、楝、旃檀、紫花樹
    科名:楝科(Meliaceae)
    特徵:落葉喬木。葉多為二回羽狀複葉,葉基歪斜。圓錐花序,花淡紫色。核果橢圓形,熟時淡黃或黃褐色。
    分布:分布臺灣、中國大陸、印度及日本。生長於平地或山麓之河床沖積地或荒地。
    說明:苦楝是環孔材,木材紋理美觀,材質良好,為優良之造林樹種。花淡紫典雅,適栽植為庭園樹或行道樹;果為早期民間常用之驅蛔蟲良藥。
  • No:061 大葉桃花心木
    學名:Swietenia macrophylla King
    別稱:宏都拉斯桃花心木
    科名:楝科(Meliaceae)
    特徵:常綠喬木,全株平滑。偶數羽狀複葉,互生。聚繖花序組成大圓錐花叢,腋生。蒴果卵形,木質,種子具長翅。
    分布:於1809年自中美洲宏都拉斯引進,現已推廣普遍栽種於臺灣各地,本林場內之大葉桃花心木林為臺灣最優美之大葉桃花心木林,亦為林場一大特色。
    說明:世界著名用材樹種,木材淡紅褐色,質地細緻而具光澤,木理美麗,是製造高級家具之良材。生長快速,栽種容易,亦為良好景觀樹種。
  • NO:063 龍眼
    學名:Euphoria longana Lam.
    別稱:桂圓、福圓、龍目、益智、亞荔枝、荔枝奴
    科名:無患子科(Sapindaceae)
    特徵:常綠喬木。偶數羽狀複葉,小葉2~4對,基部歪斜。花淡黃色,排成頂生或腋生的圓錐花序,雌雄同株。果皮褐色,內為半透明之肉質假種皮,多汁可食。
    分布:分布印度及中國南方各省,臺灣於明末引進栽培。
    說明:龍眼為臺灣之重要果樹,果於7~8月成熟,有些品種於8月桂花盛開時方成熟可食,故又名桂圓。木材質地堅硬,色澤美觀,為上等之建築及家具用材。
  • 台灣欒樹
  • NO:064 臺灣欒樹
    學名:Koelreuteria henryi Dummer
    別稱:苦苓舅、苦楝舅
    科名:無患子科(Sapindaceae)
    特徵:落葉喬木。二回羽狀複葉,小葉互生,淺鋸齒緣,基部歪斜。圓錐花序頂生,花瓣黃色。蒴果膨脹,初為鮮紅色,熟後轉為褐色。
    分布:臺灣特有種,產於低海拔之闊葉林中。
    說明:臺灣欒樹為臺灣特有種,也是著名的觀賞樹種,樹形優美,黃花及紅果均具特色。
  • NO:065 荔枝
    學名:Litchi chinensis Sonn.
    別稱:離枝、火山、丹荔
    科名:無患子科(Sapindaceae)
    特徵:常綠喬木。一回偶數羽狀複葉,小葉全緣,先端尖。頂生圓錐花序,白綠色或黃色。核果成熟鮮紅色,內為半透明之肉質假種皮,可食。
    分布:原產中國南部,臺灣引進栽培。
    說明:荔枝為著名果樹,栽培歷史悠久,品種眾多,較著名者有早熟型之玉荷包,中熟型之黑葉及晚熟型之糯米荔枝。
  • NO:066 無患子
    學名:Sapindus mukorossii Gaertn.
    別稱:黃目子、木患子、浪子、皮皂子、洗手果、鬼見愁、肥珠子
    科名:無患子科(Sapindaceae)
    特徵:落葉喬木。一回偶數羽狀複葉,小葉全緣,基部歪斜。圓錐花序頂生或腋生,花小,單性或雜性。核果近球形或倒卵圓形,果皮肉質,熟時成黃綠色。
    分布:產於印度、中國大陸、韓國及日本,臺灣多生於低海拔闊葉林中,甚為普遍。
    說明:無患子為常見之落葉樹種,春天展葉時新葉淺綠色,入秋時葉色轉黃,甚為美觀。果實含有多量皂素,去污力強,可用以代替肥皂。
  • NO:067 黃連木
    學名:Pistacia chinensis Bunge
    別稱:楷木、爛心木、黃連茶
    特徵:落葉喬木,樹皮呈鱗片狀剝落。奇數羽狀複葉,互生,小葉紙質5~6對,披針形長4~8cm。圓錐花序腋生。果實倒卵狀球形,徑5mm。
    分布:分布自華中以南各省,臺灣產於新竹、花蓮以南低海拔地區。
    說明:木材質堅而緻密,花紋漂亮,可供裝飾細工用材;黃連木樹姿清秀,可供園景樹或行道樹。本種樹液易引進過敏反應,應避免摘折。
  • NO:068 羅氏鹽膚木
    學名:Rhus javanica L. var. roxburghiana (DC.) Rehder & E. H. Wils.
    別稱:山鹽青、埔鹽、山埔
    科名:漆樹科(Anacardiaceae)
    特徵:落葉小喬木,全株被褐色絨毛。一回奇數羽狀複葉,小葉對生,無柄,鋸齒緣。頂生圓錐花序,花小,密生。核果扁球形,熟時呈紅色。
    分布:產印度,中國大陸及中南半島。臺灣自生於中低海拔開闊地、路旁及河床邊緣等陽光充足的地方。
    說明:羅氏鹽膚木之熟果表面常可見白色覆蓋物,食之帶有鹹味,因此可用為鹽之代用品。葉片秋冬轉紅,亦為觀賞植物之一。
  • NO:069 白雞油
    學名:Fraxinus griffithii C. B. Clarke
    別稱:光臘樹、臺灣白蠟樹、山苦楝
    科名:木犀科(Oleaceae)
    特徵:半落葉性大喬木。一回奇數羽狀複葉,對生,葉柄具翼,小葉近全緣。頂生圓錐花序,花灰白色。翅果披針形。
    分布:產於印度、印尼、菲律賓、日本及中國大陸之華南地區。臺灣自生於低海拔之闊葉林中,多見於河畔、崩塌地等向陽乾燥處。
    說明:光臘樹之木材質地堅韌,耐磨擦衝擊,為優良家具及運動器材用材。抗旱性強,為臺灣之重要造林樹種,亦常栽植為行道樹或觀賞樹種。
  • NO:070 武靴藤
    學名:Gymnema sylvestre (Retz.) Schultes
    別稱:羊角藤、匙羹藤
    科名:蘿藦科(Asclepiadaceae)
    特徵:纏繞藤本。葉對生,卵狀長橢圓形至倒卵形,全緣,兩面光滑。聚繖花序呈繖形排列,花黃綠色至黃色。蓇葖果木質,內有種子多數,種子具白色種髮。
    分布:產於東南亞至印度及大陸之華南、華東地區。臺灣自生於低海拔山區及海濱。
    說明:武靴藤的耐旱性強大,對海邊環境亦頗適應,可供臺灣低海拔之堤岸、海堤、護坡等之美化材料。本種亦為斯氏紫斑蝶之幼蟲食草。
  • NO:071 咖啡
    學名:Coffea arabica L.
    別稱:阿拉伯咖啡
    科名:茜草科(Rubiaceae)
    特徵:常綠灌木,枝條平展。葉對生,全緣略成波狀。花白色,叢生葉腋。果為漿果,熟時紅色,可食。
    分布:原產北非,臺灣引進栽培。
    說明:咖啡屬約有30餘種植物,種子多可作為咖啡原料,其中被大量栽培者約有7種,其中以本種最著名。
  • No:072 黃鐘花
    學名:Stenolobium stans (L.) Seem.
    別稱:金鐘花
    科名:紫葳科(Bignoniaceae)
    特徵:直立灌木。奇數羽狀複葉,小葉先端漸尖,基部銳形,鋸齒緣。頂生總狀或圓錐花序,萼筒鐘狀,5裂;花冠鮮黃色,鐘形。蒴果線形。
    分布:原產中、南美洲,臺灣引進普遍栽培。
    說明:黃鐘花葉綠花黃,小銅鐘似的花團,令人耳目清新,醒目而艷美,盛花期長,為優良之景觀樹種,適合作綠籬、庭植或盆栽。
  • No:073 黃金風鈴木
    學名:Tabebuia chrysantha (Jacq.) Nichols.
    別稱:伊培樹
    科名:紫葳科(Bignoniaceae)
    特徵:落葉小喬木。掌狀複葉,小葉5枚,卵狀披針形。圓錐花序頂生,不規則開裂;花冠金黃色,漏斗狀;子房2室。蒴果圓柱狀,2裂;種子具薄翅。
    分布:原產南美洲,臺灣引進栽培。
    說明:本種為巴西國花,四季各有不同風味,猶以春夏兩季為美;花先葉開於早春2~4月間,滿樹金黃花朵,鮮艷奪目;5~7月結成莢果,翅果紛飛,十分美麗。
  • No:077 龍船花
    學名:Clerodendrum paniculatum L.
    別稱:癲婆花、鼓子花、瘋婆花
    科名:馬鞭草科(Verbenaceae)
    特徵:灌木,小枝光滑。葉闊卵形或近心形,近全緣或3~5角狀淺裂。圓錐狀花序頂生,紅或橘紅色,無毛。核果近於球形,成熟後藍綠色。
    分布:分布大陸華南、臺灣、馬來、中南半島至印度,生長於全島低至中海拔平野山麓。
    說明:龍船花因開花期正好在端午賽龍船之時,故名之。其大型頂生之圓錐花序,鮮艷紅色極為美觀,為良好的綠美化材料。
  • No:079 黃荊
    學名:Vitex negundo L.
    別稱:牡荊、埔姜仔、不驚茶
    科名:馬鞭草科(Verbenaceae)
    特徵:半落葉灌木,小枝具稜。葉對生,掌狀複葉;小葉5枚,罕3枚,長橢圓形,兩端均銳。圓錐狀聚繖花序,花冠淡紫色,漏斗狀。核果為宿存萼所包被。
    分布:產臺灣全島低海拔山麓,喜溫熱,陽光充裕之地。
    說明:黃荊臺語俗稱埔姜仔,因它多生長於荒野山坡,枝葉含揮發性油,有近似薑的氣味,故名之。黃荊花色淡紫典雅、莖枝繁密可栽植為綠籬。
  • No:084 香澤蘭
    學名:Chromolaena odorata (L.) R. M. King & H. Rob.
    別稱:飛機草
    科名:菊科(Asteraceae)
    特徵:多年生草本。葉對生,卵形至三角形。頭狀花序呈繖房狀排列。瘦果黑色,具黃褐色冠毛。
    分布:原產於南美洲,現已廣泛歸化於亞洲地區,臺灣見歸化生長於中、南部平地至低海拔山區的路旁、荒地及林緣。
    說明:香澤蘭的根部會分泌一種物質,使旁邊其他植物無法生長,是一種對臺灣本土生態極具威脅之入侵植物。
  • No:088 王爺葵
    學名:Tithonia diversifolia A. Gray
    別稱:假向日葵、金花菊、腫柄菊
    科名:菊科(Asteraceae)
    特徵:多年生草本。葉互生,卵狀長橢圓形或三角狀卵形,掌狀3~5裂。大型頭狀花序,頂生或腋生。瘦果頂端具芒刺或鱗片。
    分布:原產於墨西哥及中美洲,歸化於臺灣中低海拔林緣、路旁。
    說明:早在1910年便已引進臺灣作為觀賞樹種,由於適應力極強,現在已是常見的秋冬野花。
  • No:090 蟛蜞菊
    學名:Wedelia chinensis (Osbeck) Merr.
    別稱:海砂菊、黃花蜜菜
    科名:菊科(Asteraceae)
    特徵:多年生蔓性草本。葉紙質,線形至披針形,全緣或疏齒緣。頭花單一,頂生或腋生。瘦果倒卵形。
    分布:產於中國、印度、日本、琉球、馬來西亞及臺灣等地,多生長於平地之荒地,亦見於海濱地區。
    說明:生性強健,播種或插枝很容易長成一大片,許多公園或校園內草坪或花圃都可見到。
  • No:094 紫花酢醬草
    學名:Oxalis corymbosa DC.
    別稱:幸運草、紫酢醬草、紅花酢醬草、大本鹽酸草
    科名:酢醬草科(Oxalidaceae)
    特徵:葉基生,葉柄長可達15cm,三出複葉,小葉倒心形,葉緣先端具橙色腺點。繖形花序,花瓣5瓣,粉紅至紫紅色。無果實,以鱗莖繁殖。
    分布:原產南美洲,現已歸化全島低海拔草生地。
    說明:全株皆可食用,亦可作為童玩。藥用有清熱、利尿、消腫、消炎及治療牙痛等功效。
  • No:095 月桃
    學名:Alpinia speciosa (Windl.) K. Schum.
    別稱:豔山薑、玉桃、良薑、草荳蔻、虎子花
    科名:薑科(Zingiberaceae)
    特徵:多年生草本,高1~3 m。葉廣披針形,葉緣生有細毛,葉鞘甚長。圓錐花序下垂,花漏斗狀。果實球形,具有多數縱稜。
    分布:分布中國、馬來西亞、爪哇、琉球及日本,臺灣產於中低海拔平地及山地。
    說明:早期臺灣農家用月桃莖狀的葉鞘,曬乾後編製成草蓆或作繩索、背籃、提籃、衣箱等,或用月桃葉來包粽子,是實用性很高的民俗植物。
  • No:097 麻竹
    學名:Dendrocalamus latiflorus Munro
    別稱:吊絲麻、甜竹、正坭竹
    科名:禾本科(Poaceae)
    特徵:稈柄合軸叢生;稈高可達20~30m,徑可達30cm,綠色。葉7~8片簇生,長20~40cm,寬2.5~7.5cm;籜片長橢圓形,初直立後反捲,先端銳。
    分布:原產中國及緬甸北部,臺灣廣泛栽植於海拔1
  • No:098 姑婆芋
    學名:Alocasia macrorrhiza (L.) Schott & Endl.
    別稱:野芋、觀音蓮、海芋、天荷
    科名:天南星科(Araceae)
    特徵:多年生大型草本,莖肉質,粗壯,高可達3~5 m。葉心形,長可達1 m,葉柄長,葉鞘基部可積水。花單性,佛燄苞片粉綠色。漿果紅色。
    分布:分布東南亞、南洋群島、澳洲及臺灣等地,常見於低海拔潮濕環境。
    說明:塊莖、花序及汁液皆含有毒。早年葉子多用來包裝販賣的魚、肉,現為庭園造景用植物。姑婆芋的根莖搗爛後,可外敷治療腫毒。